注册 登录
兵人在线BBICN 返回首页

love失意者的个人空间 https://bbs.bbicn.com/?6397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德国空军的第一战将-沃尔夫冈·冯·里希特霍芬

已有 859 次阅读2011-10-23 13:08 |个人分类:德国|系统分类:谈古论今|

沃尔夫冈·冯·里希特霍芬男爵,1895年生于德国西里西亚,在一次大战中本来不是飞行员,而是骑兵,在东线服役一直到1917年9月为止。他的堂兄,是击落80架敌机的传奇飞行员,红男爵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上尉(红男爵本人原本也是骑兵,1915年改行当飞行员的)。很可能是这个原因,沃尔夫冈最终从骑兵转入空军也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小里希特霍芬于1918年3月正式加入他堂兄指挥的战斗机联队。可惜仅仅一个月之后,红男爵就在一次战斗中被击落阵亡。沃尔夫冈本人在战争余下的几个月时间也击落了8架协约国飞机,成为空战王牌(按照西方通常的定义,击落5架敌机即为王牌战斗机飞行员)。值得一提的是,二次大战中德国空军有6位元帅(包括戈林),其中三位在一战的时候是空战王牌:里希特霍芬击落8架,空军最后一任司令格莱姆元帅一战中曾击落28架敌机,并因此被德皇授予蓝色马克斯勋章,并被巴伐利亚国王封为骑士。戈林本人也不是象后来那么草包,他曾经击落22架敌机,并且是战争结束时里希特霍芬联队的最后一任联队长。德国投降的时候,空军根据条约,命令戈林和他的联队负责保护装备完整,并移交给协约国。戈林和他手下的飞行员们(也包括里希特霍芬)集体抗命,将所有飞机砸毁也不交给敌人。

一次大战之后,里希特霍芬属於比较幸运能够留在魏玛共和国10万人陆军中的少数。尽管1920年他曾经退役,去汉诺威工程大学读学位,但是1923年毕业之后,仍旧回到陆军现役,加入老本行骑兵。1925年加入秘密成立的德国空军,名义上他仍然是骑兵军官,实际身份是空军和总参谋部军官。而在这整个过程中,里希特霍芬仍然在业余攻读更高的学位,并于1929年获得工程学博士学位。拿到学位之后,里希特霍芬又一次“暂时退役” ,赴意大利游学。其实这次是烟幕弹:1920年代,德国在凡尔塞条约的束缚下,只能秘密地恢复军备,尤其是空军和装甲兵无法在本国发展,於是跟苏联和意大利发展秘密的大规模军事合作,很多二战中著名的德军和苏军统帅级人物,当时都在对方国家受过秘密训练或者军事交流。里希特霍芬去意大利,就是学习意大利的空军理论和大编队作战指挥实践。4年的留学,里希特霍芬不仅说得一口流利的意大利语,而且锻炼出相当圆熟的交际能力。他跟意大利空军元帅巴尔博的关系非常友好(Balbo,意大利航空先驱,也就是1940年在北非托卜鲁克被意大利自己的高炮击落的那位) 。1932年回到德国,里希特霍芬又去陆军学习机械化部队作战的理论。1933年希特勒上台,里希特霍芬上尉正式脱离骑兵,进入空军参谋部任职,主管飞机设计和试飞处。综观里希特霍芬在1920年到西班牙战争之间的经历,有一个很鲜明的印象:此人智商极高,而且似乎“能者无所不能”,机械工程博士学位使他成为空军高级指挥官中的技术专家,学习陆军机械化作战的理论和实践,又使他对空地协同作战中陆军的需要理解更为深刻。此人有语言天分,在意大利任职和后来去西班牙作战,都是刚到当地不久就能讲一口流利的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在意大利锻炼出来的社交技巧,不但对他未来的仕途有益,而且也方便他战争后期在意大利任职。现在,一切的准备已经就绪,战争的舞台已经搭起:1936年纳萃德国全面干涉西班牙内战,37年1月,41岁的空军中校里希特霍芬奉命出任兀鹰军团参谋长,先于大多数二战德军将星两年多的时间,站在战争舞台的聚光灯下。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的时候,弗朗哥的叛军主力驻于北非西属摩洛哥,而西班牙的海军和空军都忠於政府,因此德意干涉军在战争最初阶段的介入,并非陆军,而是海空支援。在战争的最初阶段,德国和意大利用海空军向西班牙本土运渡弗朗哥部队主力,可以说,这是世界军事史上第一次战略规模的成功空运行动。1936年10月,德国空军正式组建“兀鹰军团”,由空军第五军区司令施佩勒少将出任司令(Sperrle,二战期间晋升为元帅,西线空军总司令),参谋长是霍勒中校(Holle,后晋升为上将,1944年出任第4航空队司令),最初仅包括轰炸机,战斗机,海军航空兵各1个中队,总共33架飞机。1937年1月以后逐渐增兵,最终发展到相当于一个加强航空联队的规模,最多时近5500人,包括1个轰炸机大队(4中队),1个战斗机大队(4中队),1个侦察机中队,1个海军航空兵中队,和1个高炮营(9个连)。陆军也派出由冯·托马少校指挥的一支小型装甲部队参战。陆军干涉以意大利为主,德国陆军仅仅是加强营的规模,这支装甲部队最多的时候也不过4个坦克连的实力。托马将军后来在隆美尔手下任德国非洲军军长,阿拉曼战役时被英军俘虏。兀鹰军团组建仅仅两个月时间,就被迫撤换参谋长,因为霍勒与军团司令施佩勒常有冲突无法配合。1937年1月,里希特霍芬中校接替霍勒出任参谋长,一个优秀的军事人才,有时候也必须在人际关系上左右逢源,才能获得战场上出人头地的机会,这种人际关系技巧,在意大利任职4年的里希特霍芬无疑并不缺乏,他不仅跟施佩勒相处愉快,而且很快熟练掌握了西班牙语,跟弗朗哥和他手下的军官们也能够合作无间。西班牙战争初期,德军所用的亨克尔51战斗机性能不如对手所装备的苏制I15,I16战斗机,直到1937年开始装备著名的梅塞施米特109才获得全面的技术优势。但即便在He51主导期间,兀鹰军团也在积极试验各种不同的编队,空战,轰炸,空地配合的很多战术都是在那个时候确立的。按照一般的说法,西班牙内战是二次大战各种新兵器,新战术思想的试验场。对未来的空军元帅来说,这场战争的确获益匪浅:也许最重要的一点,是里希特霍芬从俯冲轰炸的怀疑论者,变成最热情的积极分子。原本他在负责空军装备的乌德特将军手下工作的时候,根本不相信俯冲轰炸机的威力,曾经建议空军停止容克87的研制和装备立项,被乌德特否决。到达西班牙之后,里希特霍芬却不仅掌握俯冲轰炸机与地面部队近距离配合的战术,而且不断发展,成为运用“飞行炮兵”的大师。里希特霍芬上任不久,即主持制订兀鹰军团从马德里周围区域转向西班牙北方扫荡的计划,1937年4月26日,兀鹰军团轰炸巴斯克省的格尔尼卡市,1654名平民死亡,889人受伤,开二次大战恐怖轰炸之先声。这次行动,因为毕加索的印象派传世名画“格尔尼卡” 而被世人永远记住。

但是里希特霍芬在西班牙并没有一直任职,倒不是跟老板施佩勒施佩勒不和,而是施佩勒又和别人吵架了:施佩勒跟德国驻弗朗哥政府代表法佩尔发生严重冲突,结果柏林为了居中调和,各打50大板,施佩勒和法佩尔先后调职回国,参谋长里希特霍芬也跟着施佩勒回国。此时施佩勒已经晋升为空军中将军衔,回国不久即晋升为航空兵将军。1937年8月福克曼少将和布洛克少校正式出任兀鹰军团司令和参谋长。但是里希特霍芬在西班牙一直呆到1937年底,不仅办理交接事宜,也为新任指挥官当一阵顾问。回到德国以后,里希特霍芬担任第257轰炸机联队联队长。在里希特霍芬回国任职的1938年,西班牙兀鹰军团的轰炸机大队开始全面换装容克87(就是后来著名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 。而战斗机大队更是人才济济,其中第3中队前后两任中队长,是后来二战期间德国著名的王牌加兰德和默尔德斯,还创造出2机编队和4机指形编队战术。当时空军规定飞行员打下5架敌机成为王牌以后就要调回国,有可能是为了轮训飞行员,和保护王牌让他们回国传授战斗经验。但是默尔德斯为了能留在战场上而故意隐瞒自己的战绩,最后总共在西班牙击落14架敌机。1938年11月1日,里希特霍芬再次赴西班牙,这次是作为兀鹰军团司令官,从上校晋升少将。1939年2月,他指挥兀鹰军团奇袭并一举击毁西班牙中北部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共和政府空军主力,掩护陆军掐断了政府军通向法国的北部交通线,仅一个月以后,西班牙内战结束,里希特霍芬作为英雄凯旋回国获得巨大的声誉。根据德国人的记录,将近3年的西班牙内战期间,兀鹰军团总共被击落72架飞机,阵亡420人。此时距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还有半年的时间,里希特霍芬尽管军衔不高,但他却是战争明星:拥有战斗经验,而且是空军中出名的技术专家和空地协同作战专家,再加上英雄的盛名,使他对空军的组织,战术,装备,乃至发展思想,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一名普通的少将军官。而里希特霍芬也非常乐于运用这种影响力,不遗余力地鼓吹“飞行炮兵”的威力和重要地位。德国空军自第二任总参谋长凯塞林之后,就有重视战术航空兵,忽视战略轰炸机部队的苗头,而里希特霍芬为这个趋势,加上了一个重重的砝码。

里希特霍芬回国不久,1939年4月空军整编为4个航空队,分别由凯塞林,法尔梅,施佩勒,和勒尔(Leohr,原奥地利空军总司令,后来任德军东南战线总司令在巴尔干作战,战后1947年在南斯拉夫被处决)指挥,另外还有7个独立空军师,和航空兵将军施图登特的伞兵部队(Student,一战的王牌,伞兵部队创始人,后来晋升上将并在战争最后阶段出任西线H集团军群司令)1939年9月的波兰战役,德国空军出动了凯塞林的第1航空队,支援包克的北方集团军群,勒尔的第4航空队支援伦斯德的南方集团军群。其余第3航空队驻守德国南部,第2航空队在德国北部,并负责警戒西线。里希特霍芬少将指挥第4航空队的“特别飞行司令部”其任务,是集中俯冲轰炸机部队来支援莱歇瑙将军的第10集团军。炮兵将军莱歇瑙所指挥的德军第10集团军,集中了伦斯德上将南方集团军群的快速装甲部队主力,是主要的打击力量。莱歇瑙本人,也是希特勒最信任的纳萃将领,后来在法国战役中指挥第6集团军占领巴黎,也是1940年授予的第一批陆军元帅之一,1942年初在东线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任上,心脏病发作去世。由此可见,直到1944年为止,里希特霍芬一直承担德国空军最关键的战场支援任务,波兰战役是他一系列中央舞台演出的第一场,他任务的重要性,远超过他本人少将的军衔。 里希特霍芬在波兰战役中很快证明出,他不仅是个学者,而且是个冷血的斗士。他将机场建立在离前线很近的地方,按照西班牙的经验,在前线部队中派出很多地面联络员,根据情况随时召唤空中支援。他本人每天都在司令部和前线之间多次往返,在Wielun附近,他的30架斯图卡单独攻击并击溃了一个波兰骑兵旅。因为波兰战役一开始德军就掌握了完全的空中优势,根本不用考虑波兰战斗机的威胁,因此里希特霍芬索性命令手下的战斗机也加入到对地支援的任务中去。
 
当南方集团军群的布拉斯科维茨第8集团军突然受到来自侧翼的波军波兹南军团进攻的时候,里希特霍芬的斯图卡先是应邀紧急帮助陆军稳定战线,而后德军将领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包抄歼灭波军主力的有利时机,於是调整部署,让第8集团军吸引波军,而其他几个集团军向波军背后大迂回,最终合围聚歼波兹南军团12个步兵师3个骑兵旅于布楚拉河一线,这就是布楚拉河会战。随着会战的进程,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逐渐靠拢,支援北方集团军群的第1航空队指挥机构逐渐退出战役,把部队移交给第4航空队,而在第4航空队唱主角的又是里希特霍芬。因此到布楚拉河会战结束,德军开始向华沙进军的时候,里希特霍芬少将实际上几乎指挥所有在波兰作战的德国空军。华沙城下,里希特霍芬显现出他冷酷的一面:他命令第77轰炸机联队联队长西博德上校不加区别地轰炸华沙城内的民用和军事目标,9月11日第一次轰炸的时候,西博德上校抗命,仅轰炸华沙的军事目标,结果立即被里希特霍芬解职。9月22日,里希特霍芬用1150架飞机轰炸华沙,其中有百分之11是燃烧弹,装在容克52运输机上,投弹的时候打开机门,由两个人用铁锹向外铲。对华沙的恐怖轰炸总共投下560吨炸弹和72吨燃烧弹,华沙市区成片地被炸成废墟,德军损失两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和1架容克52运输机。负责围攻华沙的德军第8集团军司令布拉斯科维茨,是一位比较有良心的将领,要求空军取消对华沙进一步的空袭,并因此和里希特霍芬大吵一架。最后戈林出来调解,命令空军仅仅在得到第8集团军的要求之时,才可以发动对华沙的空袭。里希特霍芬心里明白布拉斯科维茨不可能发出这样的请求,转而以450架飞机轰炸了波兰的另一个抵抗据点莫德林市。布拉斯科维茨这次不仅与空军交恶,而且波兰战役之后担任占领军司令期间,公开反对党卫队和警察屠杀平民的政策,甚至逮捕负有罪责的刽子手,因此失宠于希特勒。他是波兰和法国战役期间各个主力集团军司令里,唯一从未获得陆军元帅军衔的,后来在西线担任H和G集团军群司令。

波兰战役之后,空军作战序列和指挥官发生一些变化:我们知道,因为两名空军少校迷航误入比利时,将德军原先以“施利芬”计划为蓝本制订的主攻北翼的西 线行动计划,全盘泄露给了盟军,於是德国最高统帅部被迫转而采取曼施泰因计划,主攻中线,从阿登突破,反而收到出敌不意的奇效。曾看到有文章揣测此次泄密事件实为故意,其实这种猜测并没有根据。这个事件发生在第2航空队,事后,这两位倒酶的少校被缺席判处死刑。实际上这两位在整个战争期间都呆在加拿大的战俘营里,倒也悠哉游哉。第2航空队司令法尔梅也被追究责任,结果被迫退休。法尔梅后来又重新被召回,任陆军第68军军长和34军军长,在巴尔 干作战。所遗第2航空队司令一职,由凯塞林接替,凯塞林的驻波兰第1航空队司令职务,先由施通普夫接替,后来施通普夫去挪威任新组建的第5航空 队司令,凯勒任第1航空队司令。(施通普夫曾经是德国空军第3任总参谋长,后来是德国投降签字仪式上的空军代表。凯勒将军后来于1943年7月28日退休并一直活到了战后) 。在西线战役中,里希特霍芬少将又一次担任关键角色,第8航空军军长。他的航空军集中了空军绝大部分俯冲轰炸机,先是配属支援包克B集团军群的凯塞林第2航空队,开战3天之后,又改隶施佩勒的第3航空队,专门负责支援伦斯德A集团军群编成中,由古德里安率领的装甲矛头,进行中央突破。读过古德里安回忆录“闪 击英雄”的朋友,可能对西线战役中德国空军常常误炸自己装甲先头部队的描述 印象很深。这种恼人的细节,其实掩盖不了战役战略规模上,德国空军近战航空兵的成功。毕竟,在整个战役中,俯冲轰炸机的支援,是闪电战不可或缺的一个成功因素。里希特霍芬在配合古德里安突破的整个过程中,并不刻意发动大规模的空袭,而是让空军持续不断地进行小规模出击,始终对法军保持压力,从不让法军的炮兵和坦克有自由机动的机会,同时故意不破坏铁路和桥梁,为古德里安迅速推进留出一条通道。

尤其在这后一点上,应该说里希特霍芬和古德里安配合相当默契。当然,第一次在这么广阔的战场作战,装甲部队推进又常常出乎意料地迅速,限於战场通讯条件,时常出现误炸也是很难避免的事情。当德军最高统帅部在敦克尔克叫停的时候,不仅古德里安等前线陆军将领强烈反对,空军从航空总监米尔希,空军总参谋长耶舒恩内克,到航空队司令凯塞林和前线的里希特霍芬也是错愕不已。戈林吹牛说仅凭空军就可以把英国远征军消灭在滩头,其实并不代表前线将领的意见。里希特霍芬一听到命令就马上打电话给总参谋长耶舒恩内克,以近战航空兵专家的身份,强烈怀疑这个命令的可行性,因为他很清楚,斯图卡在俯冲轰炸的时候其实很脆弱,不可能防范敌方战斗机的袭击。但是戈林的命令一定要执行,而执行的结果,也证实了里希特霍芬的怀疑:空袭未能有效地打击英军,30余万英法军队撤回英国本土。不过敦克尔克的挫折,并未掩盖整个法国战局的巨大成功,希特勒论功行赏,一气晋封了一打元帅,包括空军的米尔希,凯塞林,和施佩勒。里希特霍芬少将虽然限於资历,不可能封帅,但是这位波兰和法国的空军明星,也获得应有的奖赏:不仅获得骑士级铁十字勋章,而且越过中将军衔,直接晋升三颗星的航空兵将军。随后就是不列颠大空战。在这场对英国命运攸关的空中决战当中,里希特霍芬的第8航空军也参与其中,他此时仍在施佩勒元帅的第3航空队编成中,指挥3个容克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联队,和1个梅塞施米特109战斗机联队。这场德国空军的大败仗,却没有影响里希特霍芬的声誉,因为他只参加了战役第一阶段,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本身是优秀的前线支援飞机,但并不适合这种大规模的战略空袭,也不适合突破敌方战斗机防线,因此8月下旬,第8航空军就从不列颠空战中撤下来了,专心准备东线作战。

1940年8月下旬,里希特霍芬奉命率第8航空军撤出不列颠空战,改隶第4航空队,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集结。勒尔上将麾下除了第8航空军,还有盖斯勒将军的第10航空军。里希特霍芬的主要任务,首先是支援德军魏克斯上将的第2集团军入侵南斯拉夫,其次还必须支援李斯特元帅的第12集团军占领希腊。在主要方向南斯拉夫,1941年4月6日发动入侵的时候,里希特霍芬拥有600余架作战飞机,战争第一天就击落20架敌机,在地面击毁44架,己方损失2架飞机,获得绝对制空权。而后饱和轰炸贝尔格莱德,瘫痪南斯拉夫的全班通讯系统。再下一步,集中全力支援第2集团军的攻势,仅用12天就完成征服南斯拉夫的任务。在次要进攻方向希腊,英国空军少将迪阿比亚克拥有一支80架作战飞机的小型力量,最终在4月20日雅典上空的空战中被德军消耗殆尽。从4月21日开始,里希特霍芬的航空军开始把重点改为轰炸英国海军,尽量阻止英军从希腊半岛撤退。4月26日,里希特霍芬指挥了生平第一次空降战斗,用400架容克52运输机和滑翔机在科林斯地峡成功地空投两个伞兵营,切断了2千5百多名英军和希腊军队的退路。希腊战役之后,里希特霍芬转而负责支援施图登特将军第11空降军的克里特岛作战。为此任务,第8航空军拥有2个轰炸机联队(各有3个装备道尼尔17轰炸机的大队),1个教导联队(2个容克88大队和1个亨克尔111大队),2个斯图卡俯冲轰炸机联队,第27战斗机联队,和第26驱逐机联队,共650架作战飞机,其中包括280架轰炸机,180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90架梅塞施米特109和90架梅塞施米特110战斗机,外加40架侦察机。与此相对应的,英军只有24架战斗机来防卫克里特岛。所以里希特霍芬完成第一步夺取制空权就显得颇为轻松,虽然这次战役德军伞兵在地面作战中损失惨重,但是里希特霍芬所提供的空中支援,却进行得相当顺利,所有用来运兵的第1波493架容克52运输机,只损失了7架。空军俯冲轰炸机的掩护,为德军伞兵提供了急需的重型火力支援,是后来慢慢夺取登陆场周围各个高地的关键因素。当德军地面部队渐渐在岛上占据优势之后,里希特霍芬开始动用后备兵力,压制参战的英国海军,击沉英军朱诺号驱逐舰,伤阿贾克斯号轻巡洋舰 。5月22日,英国海军少将金率领C编队出海截击德国向岛上运送重型武器的运输船队,又遭到德国空军打击,被击伤Naiad号和Carlisle号巡洋舰。同一天下午,德军飞机击伤战列舰“厌战”号,并击沉灰狗号驱逐舰和格洛斯特号巡洋舰。下午5点45分,英国巡洋舰斐济号被携带500磅炸弹的Me109战斗机击沉。这天夜里,英国驱逐舰凯利号和克什米尔号炮击德军占领的岛上机场,清晨撤离的时候,却被24架斯图卡发现击沉。5月26日,英国航空母舰可畏号又被两枚炸弹命中,撤出战区。面对德国空军可怕的空中优势,即便是象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坎宁安上将这样无畏的斗士,也不得不暂避锋芒,他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不能把宝贵的舰艇,在毫无空中掩护的情况下开出去送死。於是,英国海军解除对克里特岛附近海面的封锁,德军增援部队和装备得以通过海运源源不断地登岛。6月1日,英军撤离克里特。此战,德军一共损失350架飞机,但是其中271架是属於施图登特的伞兵运输机。里希特霍芬获得骑士级铁十字勋章上的橡树叶。

克里特岛战役结束之后3周,1941年6月22日,东线苏德战争爆发,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整的里希特霍芬和他的第8航空军,又被配属到关键方向,隶属凯塞林元帅的第2航空队,在战线中段,支援包克元帅中央集团军群向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莫斯科总方向的突击。第8航空军的具体任务,是支持霍特的第3装甲集群和施特劳斯的第9集团军。为此,里希特霍芬拥有第26和27两个战斗机联队,和4个轰炸机联队,是整个东线兵力最强的航空军。里希特霍芬也遇到一些困难,主要是德军计划在拂晓前开战,而大多数德军轰炸机飞行员都不会夜间编队飞行。德军的解决办法是,集中抽调那些能够夜间飞行和作战的机组,每3架一个小组,专门负责轰炸一个停有苏军战斗机的机场。开战的第一周,仅里希特霍芬的航空军就击毁了1千架以上的敌机,大部分是在地面击毁的。6月24日至26日,德军确立制空权,将重点转向里希特霍芬的拿手好戏:近距离支援地面战斗。6月24日,里希特霍芬出动整个航空军主力打击德国第9集团军当面的苏军,一天之内击毁105辆苏联坦克。二次大战中德国空军最大的斯图卡王牌汉斯-鲁德尔就是从此时开始崭露头角的。鲁德尔在克里特岛战役期间就加入到里希特霍芬麾下,但是没有出过任务。从苏德战争开始,到1945年战争结束,鲁德尔一个人总共击毁了519辆苏军坦克和近千辆其他车辆,相当于一个苏联坦克集团军的实力,外加击沉击伤各一艘苏军战列舰,击沉2艘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成为斯图卡飞行员中的传奇英雄,也是整个德国唯一获得钻石双剑金质橡树叶骑士十字勋章的人。即便1944年11月因伤截肢之后,他装上假肢照样上天作战。鲁德尔战争中的最后军衔是上校联队长,战后活到1982年才去世。

1941年6月26日,苏军地面部队对第8军的主要机场发动袭击,在地面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斯图卡反复对地攻击尽量遏制苏军的推进,直至德国第5军的地面部队赶到。在里希特霍芬的支援下,施特劳斯的第9集团军按计划与克鲁格元帅的第4集团军在比亚利斯托克完成第一个合围。於是第8航空军马上转而全力支援霍特向明斯克进击,为了不让苏军因为侦察机的出现得到警觉而避开随后的空袭,里希特霍芬命令空袭之前不作侦察,派出许多由3至6架轰炸机组成的游猎编队,自行侦察,即时发现苏军即时打击。6月27日,霍特的第3装甲集群和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在明斯克会师,封闭了第2个大合围圈,因为步兵跟不上装甲部队的推进速度,而装甲部队又无法严密封锁合围圈,里希特霍芬的空军也承担了很大一部分防止苏军被合围的部队进行有组织突围的任务。当然,苏军零星小股的渗透突围,是空军和装甲部队无法阻止的。德军装甲部队马不停蹄地向斯摩棱斯克挺进,8月5日,斯摩棱斯克沦陷。此时,希特勒命令中央集团军群过於突出的部队停下来,分兵向南北两翼的基辅和列宁格勒方向突击。这一次,里希特霍芬和他的第8航空军没有分配到向西南方向支援基辅大会战的任务,而是调到战线北方的第1航空队,支援霍普纳上将的第4装甲集群进攻列宁格勒。在这里,德军俯冲轰炸机突击停泊在喀琅施塔德港湾,由高炮火力严密保卫的苏军波罗的海舰队主力。9月16日和23日,鲁德尔两次突破密集防空火网,驾驶斯图卡飞机从9千英尺一下子猛冲到水面才改平,把分别重1千磅和2千磅的炸弹投到马拉号战列舰上,第二次炸弹在舰体内爆炸,前炮塔和舰桥全毁,马拉号下沉坐底,后来被苏军打捞起来作浮动炮台用。第8航空军还重创了基洛夫号重巡洋舰。1941年底,里希特霍芬的第8航空军回到莫斯科战线,此时,战线中央的凯塞林第2航空队司令部和第2航空军都被抽调到地中海战场与英军作战,只剩下里希特霍芬和他的第8军接管整个中央集团军群前线,苏军发动冬季大反攻的时候,德国空军无法集中兵力应付一处的威胁,必须在广阔的战线处处分兵,颇感捉襟见肘。不过德军付出惨重代价还是挺了过来,在某些地段空军对地面部队的空运补给,是颇为成功的。

1942年德军春夏季节的战略攻势,以曼施泰因在克里米亚的行动为先声。曼施泰因的克里米亚战役,成为德军战史上又一个成功范例,这次,里希特霍芬又被派往克里米亚担任“关键先生”。里希特霍芬原本一直在中央战线作战,1942年3月1日,他被晋升为上将,成为当时德军唯一的四星级军长。最高统帅部特意将里希特霍芬与格赖姆的第5航空军对调防御地段,配属到克里米亚,然后为第8航空军集中了前所未见的庞大兵力,交给里希特霍芬11个轰炸机联队,3个斯图卡俯冲轰炸机联队,7个战斗机联队。里希特霍芬和曼施泰因都是德军中的少壮派名将,精力充沛,指挥风格积极勇猛,所以互相之间配合得非常默契,堪称黄金搭档。里希特霍芬在克里米亚战役发起的一周之内,连续不停地突击刻赤半岛和塞瓦斯托波尔的一切苏军野战机场和港口,为曼施泰因的11集团军撑起一张巨大的空中保护伞,更集中俯冲轰炸机,用空中火力辅助德军在狭窄的苏军科赤半岛防线正面撕开突破口,最后曼施泰因硬是用一个集团军的主力,吃掉了苏联外高加索方面军。然后,德军回头对付背后的堡垒城市塞瓦斯托波尔。这一次,第8航空军采取新的“传送带战术”,编组较小规模的轰炸机群,24小时连续不断地轰炸苏军各个支撑点,一个机群返航,另一个机群已经出发,象传送带那样不断向要塞投放炸弹。这种不间歇的轰炸,可以严重打击守军的士气,但是德国空军自己也疲惫不堪,第8航空军总共723架飞机,平均每天要出击2千架次,里希特霍芬亲自在要塞外围的观察塔台上日夜督战,只要一看到要塞内苏军机场起飞时扬起的烟尘,就立即导引空中待机的战斗机予以猎杀。战役最后阶段,几乎所有塞瓦斯托波尔市区范围内的火力点,都是用斯图卡飞机摧毁的。德军克里米亚战役胜利结束以后,曼施泰因被调往北部组织进攻列宁格勒,而里希特霍芬依然留在东线南段最关键的地区,支援德军向顿河河曲和高加索发动的夏季攻势。7月14日,第4航空队司令勒尔上将调任东南战线总司令,47岁的里希特霍芬上将升任航空队司令,指挥东线南段所有德国空军,他手下有菲贝格将军的第8航空军,负责支援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和保卢斯第6集团军向顿河河曲方向进攻,还有普鲁贝尔将军的第4航空军,负责支援克莱斯特上将第1装甲集团军向高加索突进。另外,里希特霍芬手下还有德斯洛赫将军的第1高射炮兵军。里希特霍芬所指挥的第4航空队,拥有整个德国空军54%的兵力,而要掩护的战场区域却更加广阔,在斯大林格勒战区,实际只是第8航空军。作为一个善於在战场上作出决断的斗士,里希特霍芬的性格和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非常不同,据说里希特霍芬本人从来就不喜欢保卢斯,到任不久就向总参谋部建议撤换保卢斯的职务,但是未被接纳。
 

9月3日,德军首次空袭斯大林格勒市区,然后把作战重点,转向支援德军前线地面部队。10月份,里希特霍芬的侦察机发现苏军后方重兵集团集结的迹象,第4航空队起飞进行了空中打击,但是当时大部分德军轰炸机都忙於前线支援,和对付越来越强大的苏联空军。这令里希特霍芬相当担忧,象其他几位德军前线将领一样,他也预计到苏军可能用强大的预备队进行反攻,甚至还猜测到可能的突破口,10月底11月初,里希特霍芬命令第8航空军时刻准备转向支援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但是德军侧翼的兵力过於单薄,而最高统帅部又不愿意停止在斯大林格勒的攻势,於是仅凭第8航空军,根本无法遏制苏军排山倒海般的大反攻,11月25日,斯大林格勒的德军被合围。希特勒命令将斯大林格勒变成要塞死守,从东线北段调来曼施泰因元帅,组建顿河集团军群为保卢斯解围,而为包围圈里德军空运补给的任务,就落到第4航空队身上。当时总的形势,德国空军如果集中力量,还能对苏军占有某些装备和人员素质上的优势,但是苏联空军的装备越来越先进,数量更越来越多,飞行员的素质也在提高,德国军工生产和数量上的劣势已严重影响到了前线重点地段的制空权。在发动空运之前,里希特霍芬就已经坦白地告诉曼施泰因,戈林,和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说靠空运来补给包围圈里的德军,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空军总参谋长耶舒恩内克,最初支持希特勒和戈林空运的决定,但是被里希特霍芬说服,也转而反对。可是希特勒和戈林决心已定,最高统帅部下达命令,里希特霍芬也只能不得已而为之。12月初,里希特霍芬拥有500多架运输机,其中很多并非容克52,而是由He111等各种类型轰炸机改装的。里希特霍芬以其一贯的务实态度,打乱原指挥系统,命令第8航空军军长菲贝格集中精力全权负责指挥空运,不再指挥任何空战行动,又从高加索把普鲁贝尔的第4航空军撤回来,最大限度地集中兵力,只让第1高射炮兵军军部指挥少数战斗机来掩护高加索A集团军群的撤退(当时集团军群司令已经是克莱斯特元帅)。同时指定曼克中将新建“顿涅茨”航空师,接手所有第8航空军的作战飞机,支援曼施泰因元帅顿河集团军群的解围攻势。12月底,里希特霍芬给希特勒直接打电话,替好友曼施泰因元帅请求,允许第6集团军突围,但仍然未获希特勒批准。
 
合围的最初几天,由於天气恶劣,德军被迫推迟空运。11月29日,斯大林格勒空运正式开始,那一天出动了38架容克52和21架亨克尔111,仅有12架容克和13架亨克尔到达包围圈里的德军机场。整个12月份,德军运输机必须突破苏军战斗机和地面火力网的封锁进行空运,本来就数量不足的运输机队损失惨重,12月日平均运输量90吨物资,最多的1天空运了300吨,而原先计算需要的最低供应量是日均500吨。12月24日,苏军坦克部队突击空运重要基地塔钦斯卡娅机场,又击毁停放在地面的72架容克52运输机,给空运行动沉重一击。其实此前两天菲贝格将军曾要求里希特霍芬批准撤出这个已经遭受苏军地面部队严重威胁的机场,但里希特霍芬以整个战役形势严重,必须冒最大风险,拒绝批准撤退,致使有此一错。1月14日,德国空军的第2号人物,一直负责行政事务的空军总监米尔希元帅被希特勒任命为特派员,统一指挥空运行动,此时大势已去,里希特霍芬明白无误地告诉米尔希,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米尔希准备亲自飞进围城来估价形势,结果在去机场的路上座车与火车相撞,肋骨骨折加脑震荡,但是仍然坚持上半身用石膏固定着,在第4航空队司令部里指挥空运。即便这样的个人努力也无济于事。1943年1月21日,包围圈内最后的机场古姆拉克被苏军占领,1月22日中午,随后一架德军飞机飞出斯大林格勒围城。整个斯大林格勒空运行动,共运进6951吨物资(另一说8350吨),撤出24910人。德军损失488架运输机,其中整个空军一半以上的容克52运输机都在这次战役中损失了。1943年2月16日,为感谢里希特霍芬的战功和为斯大林格勒空运所做出的超人努力,希特勒授予里希特霍芬空军元帅军衔。1943年春季的战局中,里希特霍芬指挥第1、4、8三个航空军,其中第8军支援库班半岛的第17集团军,集中第1、4两个军与曼施泰因元帅的顿河集团军群配合,实施哈尔科夫反攻战役。尽管刚刚经过斯大林格勒的挫败,里希特霍芬还是用容克87和88俯冲轰炸机重创了苏军第1近卫集团军,有力地支援曼施泰因的回马枪作战。毕竟,苏联空军在这个时候从指挥的协调,集中兵力的艺术,和飞行员素质上,仍然和德军有一段差距,德国空军如果集中足够兵力的话,是可以保证关键地段战场制空权的。

1943年德军东线战场的重头戏,是7月份开始的“城堡”作战,也就是库尔斯克战役。不过这次里希特霍芬没有参加。6月12日,德斯洛赫接替里希特霍芬出任第4航空队司令,里希特霍芬则被调到意大利,出任第2航空队司令。曼施泰因尽力挽留他的黄金搭档,但是归于无效。这个职务调动并不意味着里希特霍芬失去了希特勒的信任,实际上,直到里希特霍芬到达之前,第2航空队司令职务,一直由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兼任。而且当时英美盟军已经在北非取得最后的胜利,敌对双方都知道,盟军下一步大规模入侵行动已经迫在眉睫。这就是里希特霍芬调动的背景。从1939年起,里希特霍芬无论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成为德国空军的重点战场。第2航空队下辖布洛维斯的第2航空军和曼克的西西里战术指挥部。战斗机由原先里希特霍芬到任之前的190架迅速上升到450架,另有380架单发轻型轰炸机和100架双发轰炸机。7月份盟军西西里登陆的时候,第2航空队总共拥有975架作战飞机,但是要负责防御整个地中海战场,因此准确判断盟军进攻方向,并相应集中兵力,就成为德军防御的关键。偏偏在这一点上,里希特霍芬被盟军情报机构所欺骗,误以为盟军下一步将要进攻意大利的撒丁岛,於是将兵力集中于撒丁岛,西西里战术指挥部的飞机,由415架抽调减少到175架。登陆前夕的双方空战中,西西里德军又损失了100架飞机,到7月16日,西西里岛上德军只有40架可用的飞机。而且当7月10日盟军登陆开始以后,空军对西西里岛的增援也来得太晚,头3天的关键时期,德军出击300架次,而盟军出动1500架次,是德军的五倍。里希特霍芬前后在西西里投入了635架飞机,被击毁600架,而撒丁岛上的德国空军集结地,也遭到盟军空袭。鉴于盟国空军优势过於明显,而德军损失已经超出了能够承受的范围,必须保留实力保卫意大利本土。7月22日,德军决定从西西里撤出空军,陆军也渐渐向墨西拿海峡收缩,最后放弃西西里。整个西西里战役期间,德国空军共损失1850架飞机,盟军的损失只有400余架。9月9日,盟军在意大利半岛顶端的萨莱诺登陆,里希特霍芬又打了一仗,这次是用300架飞机对盟军的4千架飞机,实力过於悬殊,已经不可能挑战盟军的空中优势了。但是德国空军还是取得了一些战绩,尤其是用飞机装备火箭来攻击盟军登陆舰船,收到一些效果,而且首创用无线电遥控滑翔炸弹,击沉了投降盟军的意大利舰队旗舰,罗马号战列舰。这可以算是世界军事史上首次用空对舰导弹击沉敌方舰艇的战例。但是萨莱诺战役以后,德国空军已经没有实力对抗盟国空军了,此后意大利战场的卡西诺战役和安齐奥登陆战,德国空军都没有参与。到1944年中,整个第2航空队还剩下125架作战飞机。
 
尽管地中海作战失败,里希特霍芬并没有失去希特勒的信任,准备调往西线对付即将到来的盟军登陆。整个战争期间,希特勒最为看重的空军将领有3个:凯塞林,里希特霍芬,和格赖姆。凯塞林元帅是南线总司令,意大利战场离不开他,格赖姆在1943年里希特霍芬调走之后就是东线空军的顶梁柱,直到战争最后阶段,而且在45年4月底成为德军最后一位陆军元帅,接替戈林的空军总司令职务。在1944年,显然东线离不开他。而里希特霍芬呢?从西班牙内战时期开始就是德国空军几乎所有关键战场的指挥官,现在在意大利无兵可用的状况下,已经赋闲。而1944年德军最高统帅部最关注的事件,是盟军将在何时何地登陆西欧。於是,驻意大利第2航空队的主力,第2航空军被抽调到法国,希特勒准备把里希特霍芬也调往西线,再次充当“关键先生”。但是里希特霍芬从此再也没能走上战场。在一次健康检查中,医生发现他已经得了脑癌,而且不可能通过手术治疗,这是不治之症,已经到了晚期,只有几个月的生命。体检结果出来之后,很明显里希特霍芬已经无法胜任任何繁重的军事指挥工作,於是最高统帅部把他留在意大利继续担任第2航空队司令的闲职。1944年10月28日,鉴于驻意大利德国空军已经没有什么事情可做,第2航空队被降格为空军南方司令部,司令官是波尔将军。里希特霍芬正式退入后备役,回家休养,其实也就是等死而已。他活到了战争结束,但是没有上法庭审判席。1945年7月12日,空军元帅里希特霍芬在奥地利去世。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bbs.bbicn.com ( 粤ICP备20066041号 )

GMT+8, 2024-4-19 06:39 , Processed in 0.09639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