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厨房大司饭 发表于 2021-10-8 14:27

【知乎搬运】论驳壳鎗的正确佩戴!

本文全文转载自知乎用户【牛戈】大佬,原文链接如下:
驳壳枪的枪背带,为什么不能扎在腰带里面 - 牛戈的文章 -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418029674


以下是正文:
https://pic2.zhimg.com/v2-4a46e36c329c20c57a0592370b4c0ffe_720w.jpg?source=3af55fa1
先来看几幅剧照:https://pic2.zhimg.com/80/v2-5e67d86c7a65a3379caabed1f2104f09_720w.jpg?source=3af55fa1这是《长津湖》的剧照。驳壳枪的背带被扎在了腰带里面。那部电影里面还不仅仅是截图中这位是如此携行法,而且是所有背驳壳枪的都一个模样。https://pic1.zhimg.com/80/v2-428f6fe5c5c6af4b5504eea0dfec1df5_720w.jpg?source=3af55fa1这是《狼毒花》的剧照。驳壳枪的背带被子弹带紧紧地扎死。这样的背法,比长长地吊在屁股上显得精干、利索。但盒子炮这样背挎是错误的,它的致命之处在于:第一,枪背带调整的太短,不方便抽枪。因为驳壳枪枪身特别长,所以,枪背带的长度,应调整到当右大臂伸直或略弯曲时刚好方便地握住枪柄,然后弯曲大臂,才能把那长达300多毫米的手枪从盒套中抽出。二战时德军一般将手枪置于腰带左前侧,美国兵习惯将手枪斜挎到屁股上或固定在右大腿部,也都是为了右大臂伸直时方便握住枪柄抽枪的。https://pic2.zhimg.com/80/v2-227b8616f243ee0fe34cf09486f91383_720w.jpg?source=3af55fa1看上图,这是旧中国两名警察(或商会武装人员)背驳壳枪,看到他们枪背带的长度没有?https://pic2.zhimg.com/80/v2-ded8e511f7a7f0d41ece0fcefdbc4c26_720w.jpg?source=3af55fa1这是解放初期我军三名官兵的照相,驳壳枪枪背带的长度也是同样。十七年老电影中,背驳壳枪的镜头也很能说明史实,比如:https://pic2.zhimg.com/80/v2-0c6c704ffe064bc19d34495e11f01761_720w.jpg?source=3af55fa1这是1963年出品的电影《暴风骤雨》中的截图,画面上是老艺术家于洋饰演的工作队肖队长。看他的盒子炮那背带的长度,和历史上驳壳枪的背法就完全一致。https://pic2.zhimg.com/80/v2-c7a7fbd337dba8aee1235b565cf808a2_720w.jpg?source=3af55fa1这是老电影《董存瑞》中的截图,画面上是老艺术家张莹饰演的赵连长,请注意看他背挎的盒子炮,也符合当年背驳壳枪的规矩。https://pica.zhimg.com/80/v2-c6aa6464a1dc3538e98b10182d7e9dbb_720w.jpg?source=3af55fa1像上图这个女戏子这样的携枪法,要想握住紧挨着腰带的枪柄,她的大臂就已经弯到差不多极限了,还能再怎么弯曲大臂,才能将那300多毫米的驳壳枪从木盒子里抽出来呢?至于像《狼毒花》中那几个男戏子那样把枪背带调整得那么短,还要用子弹袋把驳壳枪的背带死死的箍住,遇敌时要想快速抽出枪来,就更是休想。第二,枪背带被腰带甚至被子弹带捆住,无法起到盒子的作用。盒子枪的枪套之所以选用那又大又笨的木头盒子,一来用于装枪,二来也是用来结合到枪的握柄上作枪托使用。请看:https://pic1.zhimg.com/80/v2-beb8d9ad39cefcb1426037c2b85cd570_720w.jpg?source=3af55fa1如果将驳壳枪的背带用腰带捆扎,势必就得先解下腰带才能移动枪盒套,这就徒增了不必要的麻烦,而若是还要捆扎到子弹带里面,那要是和敌遭遇了想再把它取下来,就只能拜托敌人从你的尸体上帮你取了。https://pic1.zhimg.com/80/v2-7c2244c7085b32152a111bcc7a4ede83_720w.jpg?source=3af55fa1上图是一队国军的手枪兵正在进行瞄准训练。所有驳壳枪全部驳接了木头盒子做抵肩瞄准。我至今仍然牢牢记得我初当兵时听到的一句话:“不管你身上捆了多少条带子,枪的带子都得置于所有带子的最外侧。”有人说,驳壳枪的背带不扎在腰带里面行军中会晃荡。的确有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当然要解决。请看:https://pic1.zhimg.com/80/v2-89bc30f9654ff066435df937619332a6_720w.jpg?source=3af55fa1上图是1950年拍摄的老电影《刘胡兰》中的截图。我截图的水平不行,有心者可自己看,在影片进行到62分钟时,小青与刘胡兰告别后,将原本右肩左胁吊挂着的驳壳枪(当然是在腰带外侧)插入腰带后部固定,然后上马离去,这便是携行状态下盒子炮的固定方式。https://pica.zhimg.com/80/v2-419ebebbea72544eade733e909d55815_720w.jpg?source=3af55fa1上图是老电影《东进序曲》中的截图,盒子炮携行状态的固定方式也是一个样。其他如《暴风骤雨》《侦察兵》《红日》《黑山阻击战》等老电影,也都是如此。同样是演电影,以前的老艺术家和今天的戏子,在敬业精神上有着天壤之别。1958年拍摄的影片《粮食》中,有一场汉奸内讧的戏。由方辉饰演的伪军小队长在用腰带打过汉奸四秃子后,重新将腰带系回到腰间。此时,他的身上已经斜背了一支盒子炮,如果图省事,那么他只要将腰带直接扎在身上、把盒子枪的背带也扎在里面就行了,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撩开盒子炮的背带,将腰带扎在了盒子炮的背带里面,使盒子炮的背带置于腰带的外侧。https://pic3.zhimg.com/80/v2-310a5ed4c448e251b5badc8e61b98331_720w.jpg?source=3af55fa1这看上去就是一个下意识的动作,这也是经过长期军事养成后的动作。就这么一个并非特写的小动作,老艺人那种可贵的敬业精神淋漓尽现。什么事都不能绝对化、极端化,极少数老照片中,特别是到了解放战争以后的老照片中,有极个别的警卫战士也将枪背带扎在腰带里,这是怎么回事呢?唯一的解释,就是年轻人照相时耍酷。请注意,此文是针对在战争年代并不列入手枪类的驳壳枪而言,请不要拿解放后的五四式手枪说事儿。

云飞裕 发表于 2021-10-8 20:24

谢谢分享,这篇文章我也看过,确实如此!

accton 发表于 2021-10-8 21:28

我想起了:队长....别开枪....是我。。。

春田 发表于 2021-10-8 22:20

好资料。
不过我见过些八路军把鎗带压在子弹包甚至皮带理内的照片,估计是为了拍照好看。

田文 发表于 2021-10-9 21:23

给老弟赞一个!就欣赏这样的

lizard 发表于 2021-10-9 22:57

这么一说还真是 👍🏻长知识~

wkzww2 发表于 2021-10-11 16:26

本帖最后由 wkzww2 于 2021-10-11 16:33 编辑

有的解放战争时期的照片可是把勃壳枪带塞进腰带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知乎搬运】论驳壳鎗的正确佩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