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其运 发表于 2020-9-11 20:00

“鲮鲤诞生记”——1/6中华穿山甲GK模型制作过程









原模的塑形工作始于今年年初,为了全方位了解中华穿山甲身体结构,
翻遍了互联网上各种中华穿山甲图片。
中华穿山甲是拥有外观独特的神奇生物。
它们身披鳞甲、锋利的爪子,大大的耳朵、细细的小眼,让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

想做好一只中华穿山甲模型,光靠网上找到的图片还远远不够。

为了确保模型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其运到北京、上海、广州的博物馆观察中华穿山甲标本。

原模正在基于参考了北京自然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等收藏的5具剥制标本和1具骨骼标本的基础上制作的,以确保这个模型与实物的比例基本相符。本模型原模与博物馆骨骼标本对比****图(制图:其运)
逐渐将鳞片细化处理
经过长达90多天的奋战..,此处略过一万字..,原模终于竣工。
【不能马虎的每一步】
这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而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是翻模、打磨、洗件、喷灰、涂装等多个工序。

又过了将近30天,上色涂装工作开始收尾。至此,在整体制作上已经投入了近180天(2020年的第一个季度)。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制作一款穿山甲模型?

故事得从这里说起:
【源起】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水源地西枝江流域,一些偏僻地段的森林中至今仍有野生穿山甲分布。
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野生中华穿山甲(摄影:李成)

2018年下半年开始,西子江生态保育中心来到这里开展对中华穿山甲的监测、保护与研究工作。在与当地各级政府部门和NGO组织的共同努力下,这里的野生中华穿山甲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其运多次跟随西子江负责人李成老师到这里考察。
广东西枝江源中华穿山甲保护地

在丛林中清理出来的老兽夹(摄影:其运)


然而,穿山甲的野外调查工作比以往都艰苦得多。
毒蛇、毒蜂、兽夹...密不见天的丛林,许多地方寸步难行。不小心摔伤、被锋利的植物割伤也是家常便饭。

在雨季,这里的天气说变就变,瞬间就变成“落汤鸡”。(摄影:小蛇)

这一切对人类来说是非常“恶劣”的环境,对中华穿山甲来说却是繁衍生息的乐土。在感叹穿山甲保护工作的不易之余,也萌生了推出一款中华穿山甲模型的想法。


【模型主要参数】

主体长约14.5cm宽约3cm高约4.4cm;地台长约11cm宽约4.3cm高约1cm;比例:1/6;材质:树脂;涂料:水性漆。

【为了最后的中华穿山甲】



全部模型售出后,10%的收益所得将捐给西子江生态保育中心,以支持中华穿山甲的保护。



【关于中华穿山甲】
中华穿山甲素有“森林卫士”之称,它能有效控制森林中的白蚁种群数量。一只穿山甲每年最多能够吃掉大约700万只白蚁和蚂蚁。
过去,中华穿山甲广泛分布于中国大陆南部、海南岛和台湾岛,并延伸至尼泊尔、不丹及印支北部。20世纪60年代至今,由于栖息地丧失和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的影响,野生中华穿山甲的数量下降了88.88%—94.12%,离灭绝仅一步之遥。
2020年6月5日,为进一步加大对穿山甲的保护力度,我国政府将穿山甲属所有种的保护级别由原二级保护提升至一级保护。

总算轮到我了 发表于 2020-9-11 21:12

佩服! 了得!{:7_245:}

杨其运 发表于 2020-9-15 15:25












今天出去拍了一组照片



杨其运 发表于 2020-9-15 15:25

总算轮到我了 发表于 2020-9-11 21:12
佩服! 了得!

谢谢鼓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鲮鲤诞生记”——1/6中华穿山甲GK模型制作过程